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为指引,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省高职优质校和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完成“十三五”收官之作,高起点开启“十四五”起航之帆。
一、专业建设
学校准确定位,满足区域、行业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坚持“立足浙江、依托系统、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完善了以财经商贸大类专业为主体、服务民生和三农新技术应用专业、信息技术类和农产品安全类专业协调均衡发展的专业布局。
学校设置的28个专业,涵盖8个专业大类、13个二级专业类。其中,财经大类有13个专业,占46.4%;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19个,占专业总数的67.9%。学校紧密结合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供销行业发展需求,设置了农村经营管理、茶艺与茶叶营销2个为农服务新专业。学院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开展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技术)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专业,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开展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
表1: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总表
二、课程建设
1.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016年,学校《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入选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立项建设课程。2018年,有10门课程被立项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有10门课程被认定为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有2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开展微课课程建设。学院非常重视微课建设发展,校内常组织微课培训与研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微课设计、竞赛。“十三五”期间,在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奖奖项中,我院教师共计22项(2016年9项,2017年8项,2018年3项,2019年2项)。在微课大赛中取得的佳绩进一步激发了我院教师对微课建设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对提高我院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校省微课教学比赛获奖项目
3. 实施课程分类建设。为使选择性教育能有效落实,学院于2014年开始开展课程分类建设项目,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院特色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微课程(慕课)以及其他课程五类进行建设与评价,并体现各自特色。公共基础课程、学院特色课程鼓励跨系组建课程团队,专业群平台课程组建跨专业课程团队,鼓励各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对同一课程按专业性质、培养方向和难易程度等进行分层教学创新,建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组织模式。截至目前,共计立项建设各类课程84门。
2014年学院课程分类建设立项名单
学院第四批课程分类建设立项名单
学院第五批课程分类建设立项名单
三、教学改革
1.做好专业分类项目建设。学校在总结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建设上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自身建设与发展,依据“分类建设、分类评价、分类资助”总体原则,面向全校所有专业,提出了品牌、优势特色、骨干、新专业四类专业的分类建设项目。2016年中,学校完成《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分类建设实施办法》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分类建设指标体系》等文件制定,完成了定性定量材料的评审,最终确定了电子商务等3个专业为学院品牌建设专业;国际贸易实务等6个专业为学院优势特色建设专业;茶艺与茶叶营销和农村经营管理为新专业;酒店管理等16个专业为学院骨干专业,进一步明确了专业的十三五建设思路,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指明了方向。根据专业分类建设管理办法,各专业每年年底提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2.开展教育厅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快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院与浙江农林大学深入开展合作,成功申报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检测技术)四年制高职专业。并与行业企业建立专业教学指导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制订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制定并落实日常管理规定和学生学籍和学历学位管理等。2020年迎来了第一届四年制高职学生毕业。
3.做好新专业论证工作。为推进学院专业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层次。结合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从办学定位和特色出发,按照学校“三年一大调、一年一小调”的人才需求调研工作要求,相关系部积极开展专业需求调研、就业状况调研和人才需求预测分析等做好新专业的论证分析,通过专业带头人对专业设置理由与基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面向、核心课程等)、专业的就业前景、专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展开汇报。“十三五”期间,对新设置的茶艺与茶叶营销、农村经营管理、生物制药技术、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互联网金融、食品质量与安排、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专业进行了论证。
4.建设课程教学资源。与企业合作,通过教材的编写,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等方式进一步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如:信息技术系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根据专业性质、培养方向和难易程度等不同,编写了《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库管理技术》等教材,为专业选课程模块,分层教学提供很好的便利条件;应用工程系开发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的素材总量达到了近2万条,包含2个专业的核心课程资源21门(含8×2门模块互通课程)、在线开放课程21门、大众学习的公益宣教微课专题6个,微课800余个;行业资源库、农民大学专题网站、舌尖上的安全专题网站各1000条左右的资源;资源库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合计达到500余学时。
5.积极建设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项目。完成职业教育《农产品与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国家级资源库》(第一主持单位)1项,参与职业教育《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传承与创新创业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非遗产品互联网推广>》、《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子项目——新建<生物制品技术课程>》、《中华茶文化传承与创新——<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摄影摄像>》等4项子项目,建设《农产品电商化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库》《应用英语教学资源库》2个校级教学资源库。
6.教改项目立项情况。“十三五”期间,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共计28项;立项建设了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第一批和第二批教学改革项目共计20项;立项浙江省中华职教社科研项目8项。
7.其他情况
(1)主持制定全国电子商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等专业标准10项。
(2)2013-2018年连续6年获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A等业绩。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2019年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20年获得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历年教学能力比赛获奖项目:
四、教材建设
1.开展新形态教材建设。在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首批新形态教材项目评选工作中,学院共有《会计基础与实务》、《客户拓展与维护》、《外贸单证实训教程》等3部教材入选高职高专院校单本教材,《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1部教材入选联合申报教材。“十三五”期间,共立项建设省新形态教材18本。
2.入选“十三五”规划教材。近日,教育部发布拟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教材名单,我校《电子商务网站推广》等15部教材入选。
二、亮点和特色
1.专业布局持续优化,优势特色不断显现。学校坚持“德能并举、商学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区域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规划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协同效应和专业集群发展优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确保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努力做到“站在行业前沿,引领专业发展”。主动对标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1”优势主导产业,聚焦区域重点、优势产业和杭州钱塘新区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专业与产业同步发展机制。29个专业中,涵盖8个专业大类,一产类专业占比7.1%,二产类专业占比25%,三产类专业占比67.9%。财经大类有13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46.4%。专业从以“建”为重点逐步转变为以“调整、优化、新”为重点。按照专业对接产业、专业群融入产业链的要求,充分发挥专业群聚集效应和集成发展优势,构建了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服务等6个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度程度高、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群内资源共享的专业群,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
“十三五”期间,学校共6个优势专业和5个特色专业和全省唯一个食品类四年制高职试点专业。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精神,学校积极落实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结合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整体谋划未来三年专业建设重点工作,不断提升省级优势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化在省内外同层次同类型专业中的领先优势。学校积极组织以省级优势特色专业为领头的专业群申报“双高计划”项目,如电子商务专业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建立了“政行企校”四方合作理事会下的“院园对接”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和“五级会商、四层互访”校企沟通协调互动响应机制,2018年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立项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主持开发3个国家级教学标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紧跟食品行业的新趋势、新动向,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坚持“精检测,懂营养,强质管,融双创”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探索“师徒结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师主持教育部《食品检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修(制)定工作,参与完成教育部《食品营养与检测》等2个专业教学标准修(制)定工作,参与教育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制定工作等。
2.中、高、本一体化衔接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搭建。学校持续加强与中职学校的合作,与区域内中职学校共同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明确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深化核心课程改革,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实现中高职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快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2016年,学校与浙江农林大学深入开展合作,成功申报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检测技术)四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试点,并与行业企业建立专业教学指导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制订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制定并落实日常管理规定和学生学籍和学历学位管理等。截至2019年,四年制高职专业已连续招生4年,2020年即将迎来第一届四年制高职学生毕业。
学校专升本成绩持续保持优良。2020年,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0年选拔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工作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公布2020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学校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两个专业的专升本学生,学生入学后在我校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