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多元办学体制创新,构筑产教融合新局面
作为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本项目按照“制度保障,平台支撑,项目驱动,协同发展”的建设思路持续推进,坚持“校社政企”四方合作办学,在全面深化四方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健全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构建“一群一品”特色品牌、丰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内涵、打造系列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开展多形式的协同育人项目等六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构筑了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
1.1四方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深化,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
1.1.1 理事会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
学校每年召开理事会年会,进一步完善了理事会组织架构,形成了“理事会——秘书处(下设5个协调机构)——专业(群)建设合作委员会”的三级组织架构。
形成“理事会—协调机构—专业(群)建设合作委员会”的三级组织架构
1.1.2 理事会成员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原有会员单位的基础上吸纳了更广泛的资源,新增了教育部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信用协会、杭州市供销社等30家优质理事会员单位,拓展了与行业企业协会、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及县(市)供销社等合作领域,产学合作企业从181家增至300家。
1.1.3 理事会运行制度进一步健全
修(制)订了理事会《章程》《各级机构工作职责》《会议事规则》《会员管理办法》4项运行管理制度,并于2017年完成理事会换届,明确了成员动态调整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理事会统筹协调作用,理事会职能和内涵不断丰富,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1.2形成了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推动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
1.2.1建立了“三级联动、四层走访、五级会商”的产教融合长效运行保障机制
学校依托四方合作理事会平台,构建了“三级联动四层互访五级会商”校企合作长效运行保障机制,从顶层理事会一直下沉到基层教师,确保了产教融合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实现了与行业企业多渠道、多维度、多层级的交流互动。
1.2.2 实施了“校企合作管理三项机制建设”工程
通过专业群考核机制的建设,完善校企合作考核与管理系列制度,健全优化校企合作考核指标体系,推动专业群校企合作特色化发展,充分体现了“自设目标-自我诊断-自我保障”的诊改理念,专业群校企合作质量实现螺旋式提升。
通过对外沟通机制的建设,学校与合作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源交互更趋多维,合作项目在“常来常往”中落地开花;通过校内协同机制的建设,学校院系两级对接渠道更加顺畅,项目协同推进力显著提升,项目实施有了更及时的制度保障,一批精品项目、重大项目的有了更高效的孵化提升渠道。
1.3构建了“一群一品”特色品牌,构筑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
全方位构建“校-政-企”“校-园-企”“校-社-企”“校-协-企”等“1:1:N”合作渠道,搭建四方合作交流互动平台,增强区域、行业办学影响力。各专业群依托渠道载体,积极打造“一群一品”特色平台。
1.4丰富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内涵,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4.1 推进浙江商贸职教集团建设
集团现有成员45家,中职学校19所。建设期间,学校组织举办2017年中高职协作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培训会、2019年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协作发展座谈会等各类职教改革交流活动10项,组织集团成员制定和实施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修订“五年一贯制”和“3+2”职业教育中职学生转入高职的选拔方案,探索实验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合作机制,开展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建设,2019年学校中高职衔接学生规模达到1580人。
1.4.2 启动全国数字经济与现代农业流通产教联盟
学校发挥供销社系统行业优势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南翼中心杭州钱塘新区区位优势,联合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指委、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浙江农林大学、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及中西部中高本院校启动“全国数字经济与现代农业流通产教联盟”。作为联盟发起单位,承担联盟秘书处职能,在服务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上彰显活力。
1.4.3 推进区校合作重点项目
1.5打造了系列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推进实践教学提质增效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引企入校”,升级改造舒禾农产品展销厅、联华经贸学院店、顺丰智慧物流中心等14家“真流程、真设备、真环境、真业务”的高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实施实训基地分层分类建设和动态调整,优化建设了269家校外实训基地,学校成为众多知名龙头企业江浙沪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1.5.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大赛承办
1.5.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6 开展了多形式的协同育人项目,促进校企合作质量有效提升
学校以学徒制试点为抓手,大力推进了订单班、定向班、项目轮岗、双师工作室、竞赛俱乐部、企业项目团队等多形式的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建设期内,2个项目获得省十三五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立项,6个专业获省学徒制试点专业,学校成为第二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1.6.1 学徒制/订单/定向班
1.6.2 实习实训
1.6.3 双师工作室
1.6.4 产业学院
1.7第二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7年,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精选三家发展势头良好的行业龙头企业——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永辉超市以及华住集团,新建“新商科现代学徒制班”,45名学生以“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接受校企双方联合培养。此后,第二届、第三届新商科现代学徒制班都顺利成班,并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深化新商科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2019年,第三届新商科现代学徒制班单独成行政班,实施单独人才培养方案。
麦苗学院学生通过麦苗计划的培养,将从最基础的服务岗位到门店基础岗位再到综合管理岗位的晋升。麦苗学院以系统化的岗位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营销技能、初级管理及综合管理能力,迅速完成了从“员工”到“管理者”的快速晋升。2020年5月,我校市场营销173班高钰毅同学获得浙江金拱门食品有限公司任命,正式晋升为学生餐厅总经理,任职年营业额千万级别的麦当劳杭州西湖银泰餐厅。高钰毅同学不仅是金拱门在浙江省内培养的首位学生餐厅总经理,也是金拱门目前在全国高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下诞生的全国首位学生餐厅总经理,更标志着校企共建产业学院——麦苗学院首批27名“麦苗”经过2年半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成功转变。
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汇聚了学校、行业、企业的作用,通过基础技能的夯实、职业能力的提升、发展能力的延续,展现出能力递进、岗位交替、证书导向的多维空间结构,从而促进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帮助酒店管理专业走出人才培养的困境,优化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