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学校建设发展巡礼(招生就业篇)

来源:招生就业处发布时间:2020-11-19浏览次数:31

贯彻落实高考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多元化招生录取机制

2014年浙江省启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学校积极开展普通高考、单独考试、高职提前招生、中高职一体化、中职免试生、四年制高职本科、高职扩招等招生工作,构建了集聚七种招生类型的多元化招生录取机制,招生省份已从2014年10个省(市、自治区)扩展到2019年22个。五年来,学校每年招生计划完成率100%以上,新生报到率稳定在96%以上,招生录取分数综合排名全省同类院校前三,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尤其是2017年新高考落地实施以来,每年都有浙江普通类二段完成计划的专业,且逐年增加,2020年22个专业在二段一次性完成招生计划,二段录取人数达97.4%。

2016年学校被列入浙江省开展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院校与浙江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的四年制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技术)专业招生计划50名,连续五年药学类录取分数线位居全省第一。同年,学校启动高职提前招生以替代原来的校考单录自主招生模式,连续五年考生报考率均超出11:1,特别是探索招生考试改革方面,自主计分学考科目尊重了考生选择权,多元综合测评方案增强了选拔科学性,“教授谈专业”助力考生生涯规划等,深受高中和考生好评。

作为“浙江省高教学会招生委员会高职分会”第五届理事长单位,积极发挥“高职抱团”效应,拓展学校招生工作社会影响力。

贯彻满意就业理念,不断提高就业优质服务水平

学校坚持“快乐学业、满意就业、努力创业”的导向,不断提高就业优质服务水平,每年针对性开展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工作,重点围绕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升毕业生创业就业能力和就业困难学生帮扶“阳光助推”工程三项重点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资源,每年举办杭州市大学生暑期就业见习招聘活动、浙江省技能人才岗位进校园系列招聘会、网上就业推荐、专升本招生咨询会、农资订单班等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升学,积极组织职业训练营、名企体验行、创业导师进校园、创业实训等课外项目,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意识。


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7%左右,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与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格局

学校践行“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宗旨,秉承“让学生带着创业的经验去就业”的理念,充分发挥学校“校、社、政、企”四方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优势,强调把产教融合融入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环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强化专业优势,突出行业办学特色,以创业学院建设为平台,以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育模式和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之路,形成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协同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格局。

2015年校企合作成立创业学院,整合学校原有“创富中心”、“大学生创业园”、“浙商创业园”、“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中外合作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等场地资源,形成了5300余平方米的创业学院教育教学专门场地。吸引80余家企业入驻“浙商电子商务创业园”、“学校大学生创业园”。五年来举办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活动百余场,每年活动覆盖2000名学生。

开发了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以《创业基础》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创业基础教师团队教学能力,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3门,开发专创融合特色课程50门,建设创新创业微课25门,出版创新创业教材2部。

打造了“三创”竞赛品牌。拓展“以赛促教”竞赛育人功能,以省级创新创业竞赛为枢纽,检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在省“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意大赛”、“农信杯”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共荣获省级以上奖项60余项。2017年,学校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五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2016-2018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最佳组织奖。2019年获得“互联网+”省赛金奖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先进集体奖。

构建了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以“师友计划”为主要路径,组建了一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每年选送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类创新创业师资培训,连续三年举办浙江省“专创融合”导师培训班,培训来自全省60所高校的双创教师。五年来,我校教师在省级以上会议及培训上作经验交流20余次,拓展了学校的双创教育影响力。

2016年入选首批“国家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单位,2018年被授予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2020年被浙江省发改委认定为第四批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