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教研室党支部:服务师生促党建,深入农村送科技,对接系统创特色

来源:工商管理系发布时间:2020-11-23浏览次数:13

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教研室党支部多年来认真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对标《省直机关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标准》,切实推进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活动制度化、阵地标准化、服务常态化,推动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提升。

支部所在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省级优势专业,现有9名党员教师。经过多年的建设,支部形成了以平台为载体、以团队为主体、以服务为引领的“党建+ ”模式,在政治意识提升、支部班子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党员队伍建设、先锋作用发挥、工作基础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功打造了“服务师生促党建,深入农村送科技,对接系统创特色”的党建特色服务品牌,支部多次获得学院、省供销社、省教育工委授予的“基层先进党支部”荣誉。在建设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先进党员教师,并荣获了浙江省万名好党员等多项荣誉。

一、党建+平台:全方位构建线上线下相融互补的学习型党组织

1、打造一支凝聚力强、执行度高的支部班子

党支部书记履行“一岗双责支部另设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名,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形成合力、履职到位分工明确。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经支委会或党员大会讨论决定。严格落实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职责,“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到位,此外积极组织支部开展各类党建服务活动,如开展涉农培训、三农服务活动等,有效提升支部服务能力,培养了一批投身三农服务的优秀学生。党建工作注重宣传,成效显著,运营有支部微信公众号“经贸营销党支部”,支部党建新闻报道在校内外媒体刊发通讯稿“潜心护农,衷心爱农,全心助农——记市场营销教研室党支部的创新服务三农之路”荣获浙江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通讯类三等奖。

2、搭建线上线下相融互补的党建交流学习平台

支部建立支部微信群支部微信公众号和利用学习强国线上平台,依托系党总支党员之家茶余客话思政工作室农耕文化馆等线下平台,全面搭建了线上线下相融互补的党建交流学习平台,成为党建工作的新阵地,传播红色正能量的主渠道。其中微信群主要用于党和国等相关精神传达、学习和心得交流;微信公众号用来时事动态发布、支部党员活动宣传报道、支部党员教师风采展示、国内榜样力量弘扬等;党员之家主要用来开展支部党员大会、学生党员发展会议等活动;茶余客话思政工作室主要用来开展党员师生谈心谈话、党员教师思政专题讲座等活动;农耕文化馆主要面向校内外师生群众向开放,展示优秀农耕文化和农耕具,围绕传统二十四节气开展清明团制作、端午香囊制作、国画鉴赏与绘画、接待中小学生参观等文化交流与体验活动,并组建师生讲师团创新传承农耕优秀传统文化。

支部通过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平台努力成为先进的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头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做到规定动作不打折、自选动作有新意、理论学习见实效,不断增强党员师生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支部还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积极宣传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做了实践探索,建成了省内首家校园农耕文化馆,建成1年来已接待1600余人次参观,受到《中华合作时报》、《农村信息报》、《钱江晚报》等10余家媒体的报道与转载。

二、党建+团队:全面打造素质能力过硬的党员队伍

支部所在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省级优势专业,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开拓创新,力争省内一流专业。支部书记由教研室主任担任,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夯实党建工作的管理基础。结合“党建+ ”模式,支部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开展切合实际、贴近教师的党员活动,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坚定党员教师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不断激发党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党员教师能在完成中心任务、克难攻坚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素质和能力,探索和破解人才培养等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以党员教师牵头组建课程教学、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各类团队的工作机制,先后组建了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团队、1个农产品品牌与标准研究所、1个农村商品流通培训院级师资团队、2个院级农村流通领域科技特派员团队和2个院级科技创新团队,打造一支讲政治、有活力、能战斗的坚强堡垒,发挥党员教师的主体作用。

三、党建+服务:形成对接系统、服务三农的服务模式

支部所在的学校为省供销社举办的高职院校,学校将服务农村流通领域作为己任,支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立足供销社系统,支部和党员师生重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率先在学校形成了“服务师生促党建,深入农村送科技,对接系统创特色”的党建特色服务品牌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第一,涉农人才培养。支部与企业共同开展以农资营销订单班为载体的省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培养了一批热衷于服务三农的党员学生。在学院大力支持下,通过与企业党支部联谊,开展组织生活、研讨校社校企合作新模式,与浙江农资集团合作开办市场营销(农资营销)订单班,目前已实施5届培养60余名农资营销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运行“格林公社——花果山”、“城市阳台”、新疆阿克苏冰糖心苹果义卖、“微距果蔬”、“开心微农场”等项目和活动以及省新苗人才计划、学院“三创”等竞赛项目,明显增强党员学生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党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农资营销人才培养在浙江日报、搜狐新闻等媒体以“阳光下绽放的青春——农资女兵成长手记”为题等报道。

第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支部和党员教师积极依托社会服务团队和供销培训中心、浙江农民大学培训基地以及各地供销社,赴浙江、新疆等30多个地区承担以农产品经纪人为主体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党员教师开发了以农产品经纪人为主的一系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源,编写出版了2部《农产品经纪人中高级培训教材》,开发了一套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操作考核软件,主持了国家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农产品与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子项目农民培训资源库建设,参与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农村流通领域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项目》,服务区域农业经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1名党员教师荣获“学院社会服务标兵”荣誉,2名党员教师荣获“浙江农民大学优秀教师”荣誉。

2、农产品营销服务

为助力乡村振兴,支部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为农服务,在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等竞赛中荣获省级及以上荣誉。党员师生利用假期社会实践深入农村调研,体察当代农村的现状,感受农民的幸福与疾苦,进一步领悟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农业发展,增强了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感。支部党员教师自2010年开始,依托校内农产品展销厅指导学生开展农产品营销服务。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营销模式,2018年与舒兰农业、丽水山耕等农业合作,通过线上微信小程序“舒兰生鲜商城”、线下农产品展销会以及实体展销厅相结合模式,共累计营业额达500余万元。2016年新疆阿克苏冰糖心苹果遭遇滞销,支部党员教师组织学生销售公司开展义卖营销服务,两周内销售冰糖心苹果近200箱,帮助阿克苏地区老乡解决苹果销售积压问题。

3、科技服务

支部以服务“三农”为主线,组织党员教师成立学院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和农产品品牌与标准研究所,依托省科技特派员项目、暑期社会服务等项目,为桐庐、嵊泗、龙泉等县域区域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产品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农产品标准制定、农产品流通技术指导等科技服务。其中1名党员教师2014年被入选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指导龙泉市城北乡,在三年期间共下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当地猕猴桃产业100余次,从生产种植到流通营销设计标准化管理,成立产业协会、设计注册公用品牌、制订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技术指导,科技服务成效显著,并获得龙泉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支部多名党员教师参与县域农产品电商化应用技术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共同开展技术服务。

四、支部曾获主要荣誉

1、2011年,支部被评为“省供销社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2、2010、2011、2012、2014、2016、2018年,支部共6次被评为“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

3、2016年,支部创建的党建服务品牌案例获“学院基层党组织党建服务品牌案例一等奖”

4、2016年,支部创建的党建服务品牌案例入选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全省高校党建特色服务品牌案例”

5、2017年,支部教师撰写的关于支部党建主要事迹的通讯稿——“潜心护农,衷心爱农,全心助农”荣获浙江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通讯类三等奖;

6、2016-2018年,支部党建服务品牌项目被列入“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品牌项目”并立项结题;

7、多名党员教师分别荣获“浙江省万名好党员”、“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供销社优秀共产党员”、“浙江农民大学优秀教师”等多项省级荣誉;

8、多名党员教师被评为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社会服务优秀标兵等荣誉称号;

9、多名党员在学校党建与思政论文大赛、微型党课大赛中获奖。

营销党支部党员师生考察利山村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