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学部人文素质教研室党支部秉承学校“厚德崇商”校训,贯彻“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建设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融合“学习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道路上越走越扎实。支部现有党员1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13%,中级职称教师占73%,专业涵盖管理、教育、社会、艺术、计算机、心理等多学科,优势互补,各有所长,是一支和谐乐观、积极向上的党员队伍。
一、支部风采
2017年以来,人文素质教研室党支部成员共计为杭州、丽水、宁波、绍兴、衢州、台州、湖州等各地开展社区服务20余项,党支部连续三年(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荣获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荣获浙江省供销社农合联基层先进党组织,校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支部党员获浙江省供销合作联合社优秀党员称号累计2人次,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累计3人次,校级优秀党员称号累计10人次,获浙江省高职高专党建思政论文一等奖1人次,学校党建和思政论文获奖累计6人次,党员教师葛锦晶参加学校第六届微党课比赛《绿色复工、你我同行、从新出发、共筑小康》获二等奖。今年11月,支部书记姚水琼主持的《大型社区“新熟人机制”研究——以杭州江干区邻里互助坊建设为例》、党员教师陈晨主持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创新研究——以宁波象山“村民说事”为例》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荣获2020年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2020-2021年度,人文素质教研室全体党员将继续秉承服务型党建品牌理念,创新校社“互助互联 和谐共融”党建服务品牌,探索高职院校与社区基层党建联合共建的新模式,合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
2018、2019和2020年连续三年人文素质教研室荣获年度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校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葛锦晶老师微党课作品《绿色复工、你我同行、从新出发、共筑小康》获学校第六届微党课比赛二等奖
二、支部理念
以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出发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钱塘新区白杨街道大北社区达成共建协议,合力打造校社组织工作共建、主题党日共办、公益事业共推、党员队伍共抓、志愿服务共享的“五星”精品合作项目。
支部参观白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探讨校社共建
人文素质教研室党支部参与大北社区北斗星党建品牌签约、共建
三、支部品牌建设
1、组织工作共建
坚持“互联互动,共建共荣”的原则,创新推行“社校共建联盟”。在党日活动、队伍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谋划、综合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建立健全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组织架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校利益共同体。
2、党日活动共办
坚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联合开展党日活动。双方把资金、场地、人才等资源有机整合、统筹利用,实现多层次多维度互联互通,切实发挥最大效应。此举即可以帮助社区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激活组织内部活力,开展实用丰富的党日活动,又可以协助学校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创新教育环境,丰富教育资源,助推支部社校联盟党建品牌的落地和发展。
3、公益事业共推
始终坚持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文素质教研室党支部成员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特长,对照社区居民的需求,梳理出“需求”和“服务”两张清单,积极探索,精准施策。通过横向课题、暑期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学生竞赛等方式,深入社区开展心理援助、就业指导、亲子教育、文艺助演、慰问帮扶、卫生清扫等社区服务,打造集家庭教育、健康咨询、民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多方主体满意的服务体系。
4、党员队伍共抓
努力实现人才智力共抓共享,将校社平台搭建成党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基地。一方面,社区创建“社校联盟”讲师库,将社区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等纳入讲师队伍,定期到我校为师生开展宣讲;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党员干部进社区挂职锻炼、人才结对培养的方式,鼓励党员教师与学生社团,定期到社区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健康养生以及形象美学等方面的讲座,实现社校人才智力共享。
人文素质教研室党支部党员过政治生日
5、志愿服务共享
共同搭建社区和本支部党员志愿服务平台,由社区党委牵头,协调组织人文素质教研室党支部党员进社区,主动认领“微心愿”,参与慰问帮扶、便民服务、健康养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本支部党员到社区报到情况登记、考核评价等制度,作为党员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