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目标导航工程”、“阳光助学计划”、学工队伍“123”工程等学生工作品牌建设,全员推动“经贸青年三力提升”、“两个日”等特色活动,全过程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全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全方位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校实现“国内一流、特色鲜明、校园和谐、社会满意”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化育人品牌
目标引领文化浸润全面发展
——学校“目标导航工程”实践
为了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学生内生发展动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2010年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大学生目标教育,启动了“目标导航工程”。多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立德、立学、立能和立身等“四立教育”为核心,实施“目标制定-目标实现-目标评价”三级递进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目标、学业目标、能力目标和生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一、全员育人:实施三项计划,扩大文化育人参与性
学校实施“目标导航工程”,开展教师素质、辅导员能力、班主任能力三项提升计划,通过邀请全国“时代楷模”曲建武教授作专题报告、组织辅导员“一人一品”分享会、开展班主任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教职工的目标引领能力。
二、全方位育人:融入四立教育,彰显文化育人全面性
学校按照“目标制定—目标实现—目标评价”三级递进模式实施。编印《大学目标规划导航手册》,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分项目制定原则。开展“目标导航 承载梦想”《导航手册》系列推进活动,举行“我与目标有约”“我与校长有约”主题活动、“我与目标有约”栏目、优秀学生表彰大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正确的目标;通过“四立教育”,引导学生实现目标;通过以《工程考核评价体系》,对各系工程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导航手册》调研督查行动等完成目标评价。
三、全过程育人:贯穿大学三年,体现文化育人连贯性
学校实施立德、立学、立能和立身等四立教育,引导学生实现价值目标、学业目标、能力目标和生活目标。开展立德讲堂、礼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学生成长报告会、团支部风采大赛、学生关爱行动等推进立德教育;开展“无玩手机课堂”活动、“每周一评”、校园读书节、开设“立学教育 云上有约”专栏等推进立学教育;开展女生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情商班日体验活动、“挑战杯”大赛等推进立能教育;开展“早安经贸·不负晨光”主题活动、5·25心理健康主题活动、青春礼仪大赛、“家·园·春”公寓文化节等推进立身教育,从而更好地倾听学生声音、服务学生成长、引领学生进步。
五年来,“目标导航工程”品牌建设和育人成效凸显。我校曾获全国“三下乡”直播评选活动优秀直播组织单位、全国百佳公益社团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获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浙江省优秀学生会等省厅级奖项300余项。
2016年,该项目获得全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精品项目二等奖。2018年,“目标导航工程”被列为“浙江省高校文化育人示范载体”。2019年,学校被确立为浙江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
近年来,《中国教育报》以《“三全育人”打造高校思政教育新样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目标导航工程”成效凸显》为题,对我校“目标导航工程”进行了报道。《中国改革报》《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对该工程作了相关报道。
资助育人品牌
“四扶”理念引领 阳光计划护航 拥抱幸福人生
——学校“阳光助学计划”实践
近年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坚持以扶困、扶质、扶智和扶志“四扶”为理念,以“育人”为核心,实施“阳光助学计划”,开展阳光绿色保障、阳光竞技感恩、阳光接力培训、阳光牵手暖心四项行动, 引领学生在物质帮助中扶困、在道德浸润中扶质、在能力拓展中扶智、在精神激励中扶志,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从不同维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提供保障和助力。
一、阳光绿色保障行动: 在物质帮助中扶困
学校实施“阳光绿色保障行动”,力求做到精准认定和精准管理,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在物质帮助中达到真正扶困的目标,履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郑重承诺。五年来,共评选国家奖学金59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487人;累计发放助学金为24605人次,发放金额1631.632万元。
二、阳光竞技感恩行动:在道德浸润中扶质
学校开展“心系家国、传递力量”主题活动、“阳光战‘疫’ 你我同行”感恩分享会、国家奖学金答辩会、“自强之星”、“十佳大学生”等活动,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构建了价值引领的“宽路径”,汇聚了学生成长的“能量场”。
三、阳光接力培训行动:在能力拓展中扶智
为契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其职业技能,学校推出了“阳光接力培训行动”,旨在搭建能力提升的平台,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该行动的主讲人和受众者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截止目前,已开展70余期,6000余人参与。该行动有效提升了学生技能,增强了学生互帮互助、团队合作、感恩社会的意识。
四、阳光牵手暖心行动:在精神激励中扶志
学校实施“阳光牵手”暖心行动,以温心之家为载体,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让每一位温心之家成员健康成长;学校每年寒暑假开展“温心之旅”活动,校系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多层面走访慰问全国各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搭建家校共育桥梁,帮助其培育阳光心态,激励其战胜挫折、树立信心、立志成才。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校构建了资助文化育人模式和机制。5年来,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最具影响好项目、浙江省学生资助“最美爱心故事top20”奖等50余项国家级、省厅级奖项。“‘四扶’理念引领,阳光计划护航、拥抱幸福人生”项目获浙江省学生资助文化“十佳品牌项目”;依托该资助育人项目学校被确立为浙江省“三全育人”改革重点支持高校,同时荣获浙江省学生资助工作“三进三服务”优秀典型单位和个人;2018年-2020年,我校连续三年荣获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2019年,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学生代表孙菊萍被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邀请,分享了她的受助和成长经历。人民网、浙江在线等1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彰显了我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良好成效。
组织育人品牌
凝聚新时代青年力量 提升共青团育人实效
——经贸青年“三力”提升实践
一、青春铸魂,提升引领力
五年来,学校共青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中主动顺应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化和需求,突出理论引领,以习新社等理论类社团和班团组织为依托,开展政治学习、主题团日活动、时政评论员大赛等活动600余场,以增强青年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突出网络引领,构建“经贸青年”全媒体矩阵,吸引粉丝数2.8余万,阅读量超百万,持续形成良好的网络思政育人成效。突出文化引领,重点抓好“一红二节三会四赛”的校园文化展示平台,打造大学生合唱节、“星辰杯”辩论赛、十佳歌手大赛等一系列具有示范性、导向性、创新性的品牌活动。学校在2020年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评选赛中斩获7项荣誉,实现该领域历史性突破。
二、青春聚力,提升组织力
聚焦党建带团建,推动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之中,构建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聚焦基层基础,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共青团工作创新奖、十佳团日活动、活力团支部、团支部风采大赛等评选活动,激发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活力。会计167团支部被授予“浙江省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食品质量与安全 172 团支部被授予“浙江省百强团支部”荣誉称号。聚焦团学组织,与时俱进推进“青马工程”,不断提升团学干部综合素质,先后涌现出浙江省优秀学生干部陈杰、沃王琦等一批优秀典型,发挥政治把关和思想引领作用,守牢安全底线。学校团委学生会被评为2017年度“浙江省优秀学生会组织”。学校团委被评为“省供销社团工委先进团组织”,10余人被省社团工委授予“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团员”称号。
三、青春建功,提升贡献力
抓好实践育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建立团员向社区报到常态化机制。五年来,学校组建各级社会实践服务团队300余支,先后建立社会实践基地20余个,参与社会实践人数10万余人次,覆盖全国多个省份和全省15地市、50多个县市(区),荣获28项国家级荣誉,38项省厅级荣誉。抓实志愿服务,以“志愿者之校”建设为抓手,按照组织、平台、项目、队伍“四位一体”架构,推进“双百双进”“关爱空巢老人”“无偿献血”“公寓蚂蚁帮帮团”等志愿品牌建设。学校集体和个人先后被授予“杭州市敬老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志愿者”、在杭高校无偿献血工作先进个人等省市级荣誉70余项。抓牢创新创业,构建了以“挑战杯”竞赛体系为龙头,以“新苗人才计划”为骨干、以“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基础的三级孵化培育模式,带动全校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实践。学校连续多年获省职业院校“挑战杯”优秀组织工作奖,1件作品获得国家级“挑战杯”奖项,共29件作品获得省级“挑战杯”奖项。
文化育人品牌
家·园·春
——学校“公寓文化节”实践
自2005年开始,学校共举办十四届公寓文化节,公寓文化节以“家·园·春”为主题,每年3月开幕,5月闭幕,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寓文化活动,推进优良学风校风建设。公寓文化节分为逐梦春天里、园聚新气象、共筑幸福家等三个篇章。逐梦春天里:意气风发的新时代,生机盎然的春天里,在公寓生活中放飞青春梦想;园聚新气象:在公寓园区树立经贸学子文化自信,文化浸润心田,凝聚公寓学风新气象;共筑幸福家:经贸学子携手奋进,在奋斗的新征程中,共筑幸福家园,书写人生华章。活动包括公寓安全知识宣传、文明寝室评比、寝室文化建设、寝室团队建设、文化论坛与艺术展览、知识竞赛与交流、文明礼仪培训、志愿服务、文娱体育竞赛等。
近年来,公寓文化节围绕学校立身教育,开展优良学风寝室评比、内务优秀示范寝室评比,在活动中注重用先进事迹、典型事例等引领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文明和谐的行为习惯。坚持以学风为引领,每年开展读书会活动;开展红色主题知识竞赛,推动红色文化进公寓;结合学生的文化艺术需求,推动文化活动创新发展,充分运用学校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学生社团如戏曲、民乐、话剧、书法等进驻学生公寓。
公寓文化节的开展,营造了文明、健康、温馨、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文明意识、激发奋进动力、提升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公寓文化浸润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服务育人品牌
以情育人爱生如子
——学校“两个日”实践
2017年3月,学校启动“经贸爱寝日”、“走访寝室日”,每个月开展一次“两个日”活动。“两个日”活动是学校推进高校思政工作落细落小的一次新举措,同时也是全面发挥服务育人的一种新尝试。
“爱寝日”当天,学校组织各系辅导员深入学生寝室,引导学生做好寝室内务卫生,开展学生寝室安全检查和宣传教育;“走访日”当天,学校领导、中层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走访学生寝室,调研学生寝室问题,开展谈心谈话,为学生排忧解难。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累计共开展“两个日”活动30余次,每年上半年以“年初安全大走访、三月文明寝室创建、四月连心走访结对寝室、五月热爱劳动寝室大扫除、六月毕业生样板寝室创建”等主题,下半年以“九月新起点新生文明寝室创建、十月听诉求解难题寝室走访、十一月添关爱走访结对寝室、十二月共建安全校园”等主题开展活动。期间,学校领导多次深入学生寝室走访慰问学生,学校中层干部、学工部、各系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也在走访过程中,收集学生寝室问题,做好相应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落实解决。
随着“两个日”的持续开展,教师不定期走访学生寝室,构建了师生良好的沟通机制,落实了干部教师联系学生寝室制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寝室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力推进了学校文明寝室建设工作。
管理育人品牌
构建项目化全程化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能力
——学校学工队伍“123工程”实践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素质能力,健全队伍培养机制,学校开展了学工队伍“123工程”。工程以项目化载体为抓手,以全程化平台为主线,通过建设一支爱心团队、建立两个培养体系、打造三层次人才梯队等三方面组织实施。
一、建设一支爱心团队
通过年度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毕业生最喜爱的教师”等专项评选活动,不断挖掘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工作队伍中的爱心奉献典型。
二、建立两个培养体系
实施“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围绕职业规划培训、工作小组研讨会等八个项目,共开展“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辅导员理论宣讲大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博文大赛、案例大赛、素质拓展等182次活动,建设“孙姐姐”工作室等7个辅导员工作室。开展“班主任能力提升计划”,围绕工作结对帮扶、专题工作沙龙等五个项目实施,邀请了全国时代楷模曲建武教授等专家开展了20余次讲座,举办了班主任工作技能竞赛、班主任说班情等活动,提升班主任育人水平。
三、打造三层次人才梯队
五年来,学工队伍累计获全国“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等国家级先进5人次,浙江省“在剿灭劣五水类水中做出突出贡献个人”、浙江省第二届大中专院校微团课比赛二等奖、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博文大赛二等奖、浙江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等省厅级个人荣誉47次,市级荣誉2次,校级奖项104人次;辅导员公开发表论文144篇,参与省厅级课题35项。